无极注册_Q4采购报告:市场需求萎缩,叠加供应端改善,海外品牌依旧受青睐
2022年,全球电子信息主要产品变化幅度明显。面板、手机、计算机大幅下滑,汽车和半导体增速放缓。同期,中国手机产量15.6亿台,同比下降6.2%,其中智能手机产量11.7亿台,同比下降8%;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4.34亿台,同比下降8.3%;集成电路产量3242亿块,同比下降11.6%。2023年将是半导体制造业的投资低点,同时从库存周期来看,2022Q4开始行业进入到主动去库存周期,库存底部预计在23Q2-Q3到来。在消费终端市场方面,下半年有望触底反弹,但同时外部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依然复杂。
在疫情、通胀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下,全球制造业需求收缩压力持续加大,全球制造业呈现波动下行趋势。2022年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51.8%,较2021年均值下降4.3个百分点。
2022年中国制造业PMI全年均值为49.1%,较上年均值下降1.4个百分点,降幅较为明显,且指数波动性也较2021年有所加大。从上半年来看,PMI均值为49.5%,下半年均值降至48.8%,自10月之后连续3个月下降,12月为2022年以来的最低点。分项指数变化显示,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在短期内有所扩大,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放缓,市场需求继续收缩,市场价格有所回升。
2022年,全球电子信息主要产品变化幅度明显。面板、手机、计算机大幅下滑,汽车和半导体增速放缓。同期,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15.4万亿,在主要产品品类中,手机产量15.6亿台,同比下降6.2%,其中智能手机产量11.7亿台,同比下降8%;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4.34亿台,同比下降8.3%;集成电路产量3242亿块,同比下降11.6%。
在出口方面,202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低于全国货物贸易,外销比例有下降趋势,利润率仍低于全国工业水平。据海关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出口笔记本电脑1.66亿台,同比下降25.3%;出口手机8.22亿台,同比下降13.8%;出口集成电路2734亿个,同比下降12%。
在进口方面,2022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5384亿件,比2021年下降15.3%,这是至少自2004年彭博社开始跟踪数据以来的首次年度下降。按价值计算,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为4156亿美元,比2021年下降3.9%。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 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金额较2021 年的5,559 亿美元增长3.2%。不过,2022 年下半年市场持续下滑之后,第四季销售金额降至1,302 亿美元,较2021 年同期已下滑14.7%,较2022 年第三季也下滑了7.7%。
以地区来分析,2022年中国大陆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单一市场,2022 年总销售金额达到1,803 亿美元,较2021年减少了6.3%,但占比仍接近32.5%。
分析认为,行业黯淡主因有:一是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导致需求下降;二是芯片产能过剩,过高库存需要消化;三是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创新力不足,导致人们更换设备的间隔拉长。
Q4采购调查:需求萎缩,叠加供应改善,器件价格持续回落
2022年初,部分体器件由于缺货而延长交货时间并涨价,导致许多终端市场的电子器件产量减少,使得原厂开始通过囤积芯片库存来对冲缺货风险。
下半年,全球经济在高通胀、加息、能源成本上升等重压力下开始放缓,大量供应链受到波及。在此影响下,消费市场支出减少,个人电脑(PC)和智能手机的需求下降。之后,部分企业因全球经济衰退预期而开始减少支出,比如缩减投资预算、降薪,甚至裁员等。
因终端砍单而降低采购量的占比进一步降低
Q4采购调查报告显示(下图),有70.4%的受调对象所在企业在2022年Q4遭遇了消费终端砍单的经历,较Q3砍单率下降10.1%;剩下29.6%的没有遭遇砍单。
在7成遭遇砍单的对象中,有51.6%的受调对象称Q4订单量同比降幅达到两位数以上,其中:
- 25.8%的受调者所在企业的订单量同比减少20%-50%,占比最高,这一数字较Q3 31.5%下降了5.7个百分点;
- 25.8%的受调者所在企业的订单量同比减少10%-20%,较Q3 25.1%下上升0.7个百分点;
- 7.5%的受调者对象企业的订单量同比降低50%以上,依旧处于砍单的困扰,不过数量已较Q3的15%降低一半。
上游厂商收到终端客户砍单消息后,会根据行情来自调整生产计划(减产)、采购计划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图),有65.5%的受调者所在企业因遭遇终端砍单而降低了Q4的采购量,较Q3的近8成降低逾一成。
可以推测,市场需求的进一步走弱,让终端客户的订单量进一步降低,造成厂商生产规模萎缩,抑或是工厂库存进一步得到消化。
- Q4采购量同比减少20%-50%,占比为21.4%,较Q3的33%降低了11.6个百分点;
- 采购量同比减少10%-20%,占25.8%,较Q3的21.7%上升4.1个百分点;
- 采购量同比减少50%以上的,占比10.1%,较Q3降低了3.8个百分点;
- 20.1%的受调者表示企业在Q4采取了相对积极的采购策略,采购量同比增加,较Q3 的11.2%的增长近一倍。
表明市场悲观情绪有了一定改观。
加价采购情况进一步回落
Q4采购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如下图),6成(60%)受调者表示Q4企业仍遇到元器件紧缺状况,剩下4成受调者表示紧缺行情得到缓解。
另有16.5%的受调者表示Q4企业没有遇到砍单、也没有“缺芯”困扰,较Q3的10.1%提高6.4个百分点。
表明,在制造环节或是供应链端,市场需求进一步趋稳。
对于紧缺且必要器件,受调者所在企业有多少会通过加价购得?同时,加价期情况又如何?
对比2022年Q1、Q3、Q4采购加价走势(如下图),Q4采购加价情况明显比Q1减少,较Q3也有降低,与Q3走势基本趋同。
- Q4有11.2%的受调者表示企业不存在紧缺元器件(都能买到),较Q3增长0.2%;
- 19%的受调者表示没有加价采购,较Q3增长0.1%,较Q1大增11.1%;
此外,其他加价采购的占比下降:
- “加价10%至50%”的占比由Q1的39%下降到Q3的30%,再降至29.6%;
- “加价50%至100%”的占比由Q1的11%下降到Q3的8%,再进一步萎缩至7.9%;
- “加价100%至200%”和“加价200%至300%”两组区间的占比趋于稳定;
- “加价300%以上” 和“加价也买不到” 两组区间的占比均有所回落。其中,“加价也买不到”主要是指复杂且高端的热门芯片类别,如MCU等。
表明,市场主流器件供应充足且需求稳定,同时,像以往供应紧张(急缺)的高端器件短缺情况开始得到一定缓解。
紧缺及交期长的元器件:MCU、电源管理芯片、模拟芯片
在Q4采购中紧缺及交期长的器件主要为MCU、电源管理芯片、模拟芯片,其次为CPU/GPU、FPGA、功率器件(IGBT、MOSFET)以及存储器
- 17.6%的受调者表示MCU为采购中紧缺且交付期长的器件;12.8%的受调者表示电源管理芯片为采购中紧缺且交付期长的器件;12.6%的受调者表示模拟芯片为采购中紧缺且交付期长的器件;
- 其次,采购中紧缺且交付期长的器件依次为CPU/GPU 9.3%、IGBT 6.8%、MOSFET 6.4%及存储器6.4%
调查显示(如下图),Q4紧缺度前六的元器件品牌是:德州仪器(14.2%)、意法半导体(12.3%)、英飞凌(11.3%)、恩智浦(7.2%%)、安森美(8.5%)和ADI(6.4%)。
自此轮供应链周期调整以来,这6家海外品牌的器件均较为紧缺,每季调查排名仅略有浮动。
在具体品类方面,Q4紧缺度高的元器件品类依次是:MCU(17.56%)、电源管理芯片(12.81%)、模拟芯片(12.6%)、CPU/GPU(9.3%)、FPGA(7.85%)、IGBT(6.82%)、MOSFET(6.4%)。
可以看到,随着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内需求的持续火热,带动了MCU、电源管理芯片、模拟芯片等器件的销量,而这也可以从相关厂商同期较亮的财报数据可见端倪。
在元器件采购的数量和费用方面,以海外品牌依旧占据优势
对比Q4、Q3、Q1受调者采购本土和海外品牌 “数量“的数据(如下图),企业倾向于采购海外品牌产品的“数量“占比依旧超过采购本土品牌,同时本土占比在持续下滑,而海外占比在上升。
- Q4以本土品牌采购为主(含完全采购本土品牌)的占比为26.16%,Q3、Q1占比分别为比29.6%、34%;
- Q4以海外品牌采购为主(含完全采购海外品牌)的占比为66.92%,Q3、Q1占比分别为64.82%、57.8%。
可以看出,随着下半年市场需求减弱,供应端趋于稳定,以及价格的回落,企业还是倾向于采购海外品牌产品。这对本土厂商而言不是什么好事,本土仍然需要苦练“内功“。
对比Q4、Q3、Q1受调者本土和海外品牌 “费用金额“的数据(如下图),厂商采购海外品牌产品的“费用金额“占比依旧远超采购本土品牌的,且海外采购占比在持续扩大。
- Q4以本土品牌采购为主(含完全采购本土品牌)的占比为24.23%,Q3、Q1占比分别为比23.9%、30%;Q4采购本土品牌占比虽较Q1有所回落(5.77%),但是较Q3还是有所提升(0.33%)
- Q4以海外品牌采购为主(含完全采购海外品牌)的占比为71.59%,Q3、Q1占比分别为70%、64%。
下行周期,企业该如何“御寒“
在此持续性的下行周期影响下,企业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根据Q4采购调查报告,汇总了一些受调者关注的可行性举措:
- 坚持本土制造(15%),开拓海外市场(13.4%);
- 脚踏实地做技术深耕(13.2%),着眼于热门新技术(9.1%);
- 要签订后长期订单(10.2%);
此外,在下行周期,市场机会萎缩,行业更容易形成悲观情绪,因此很多企业开始采取“节流”举措,比如严格控制采购行为(比如采购价格/流程/来源等)、缩减开支(如降薪/裁员)等。
- 9.8%受调者表示要严格控制采购行为,比如采购价格/流程/来源等;
- 1.8%受调者表示缩减开支;
不过,即便在下行周期,也有企业积极实施逆周期举措,抢占新的赛道,如进行逆周期投资等,以期为未来创造新的高速成长机遇。
对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交易中心充满期待
12月30日,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于深圳注册成立,由中国电子和深投控联合13家央企、国企和民企共同设立。截至2023年1月31日,交易中心已经实现交易规模31.1亿元。2月3日,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据了解,下一步,通过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深圳将把交易中心打造成为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国际交易平台。
尽管该交易中心刚起步,但是业界对交易落地期望颇高。在Q4采购调查中,收集了受调者希望交易中心能提供的服务:
- 首先,是对交易中心能提选型服务(16.28 %)、方案设计支持(14.51 %)、替代推荐(13.45 %)、选购服务(19.56 %)的呼声最高;
- 其次,为对能提供行业信息披露(8.85%)、检测服务(8.85%)、资质认证(8.14%)、仓储与物流服务(6.37%)的诉求。
交易中心落地深圳,立足产业大数据底座,通过用户集采、聚合竞标、自助撮合三种交易模式,而调者期望交易中心能提供更完善的增值服务,更有利于提升交易效率、降低总供应成本,进而推动中国电子元器件与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
PC、手机、电视三大终端消费市场需求疲软
PC市场
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Q4全球第四季度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总出货量下降29%,至6540万台。两类产品全年总出货量为2.851亿台,较2021年所有终端用户细分市场的需求高峰时下降了16%。
其中,笔记本电脑的降幅更大,2022年Q4下降30%至5140万台,全年下降19%至2.238亿台年。台式机表现略好,Q4下降24%至1410万台,2022年下降7%至6130万台。
IDC数据显示,2022年Q4度全球PC出货量低于预期,仅为6720万台,比上年同期下降28.1%。尽管2022年全球PC出货量仍远高于疫情前的水平,达到2.923亿台,但相较于2021年仍整体下跌16.5%。
由于过去几个月渠道库存过剩,厂商以降价刺激消费需求,许多渠道的平均售价(ASP)也随之下降。尽管做出了这些努力,成品PC和组件的库存管理仍然是未来几个季度的关键问题,并有可能进一步影响产品平均售价。
随着PC消费需求走弱,产品销量下滑,库存增加,相关企业财报数据下滑,最终企业通过裁员等手段缩减成本。
2022年11月底,惠普(HP)发布的2022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显示,惠普第四财季净收入为148亿美元,同比下降11.2%;净亏损为200万美元,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31亿美元,同比由盈转亏。2022财年,惠普的净收入为630亿美元,同比下降0.8%;净利润为32亿美元,同比下降51%。
各业务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第四财季惠普个人系统净收入为103亿美元,同比下降13%(按固定汇率计算下降9%),营业利润率为4.5%。消费者部门净收入下降25%;商业部门净收入下降6%。总出货量下降21%,其中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下降26%,台式机出货量下降3%。
伴随业绩下滑,随之而来的就是,惠普宣布裁员计划,涉及人员最高6000名,这一数字约占总员工的12%。
另一PC大厂戴尔(DELL)2023财年第三财季(截至2022年10月28日的三个月)数据显示,本财季其营收为247亿美元,同比下降6%,净利润仅为2.41亿美元,同比下降94%。
此后,戴尔于2月2日公布了2022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的财务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戴尔第四季度总净营收为279.9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41.50亿美元相比增长16%;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亏损为29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利润为6.95亿美元;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2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归属于戴尔公司的净利润为12.27亿美元。
随后,传出戴尔裁员规模超65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5%。
此外,2月17日,联想集团公布2022/23财年第三财季业绩:营收1086亿元,同比下滑24%;净利润为31亿元,同比下滑32%。这也是联想连续第二个季度同比收入下降。由于出货量不及预期,导致由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业务组成的IDG业务(智能设备业务集团)业绩出现下滑,该业务板块第三财季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分别同比下降了34%和37%。
截至目前,世界前几大PC厂商中,戴尔、惠普已明确将进行大规模裁员;宏碁、华硕尚未有大范围裁员消息传出;苹果虽然还没采取裁员措施来控制成本,不过该公司领导人近期则表示,并不排除裁员的可能性。此外,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已于日前称,该公司将需要调整员工队伍,以削减部分业务支出。联想高层虽没有具体说明裁员规模,但表示裁员在整体运营成本削减中仅占很小一部分。
随着全球PC需求的持续萎缩,不仅只是品牌主机厂商出货量下滑,全球几大主板厂商产品出货也出现低迷。
Digitimes数据显示,全球四大主板制造商华硕、技嘉、微星和华擎2022年总出货相比2021年减少逾1000万张,同比跌幅均超两位数。其中,华硕主板出货量同比下滑25%,技嘉主板出货量同比下滑14%,微星主板出货量同比下滑42%,华擎主板出货量同比大跌55%。
IDC分析指出,2022年第四季度PC下滑在加剧,许多大型厂商以很谨慎的态度看待2023年的市场,2024年市场或许能恢复增长。他们普遍认为,在商用领域有几个增长促进因素,其中包括对Windows 10的支持即将结束和构建更新周期等,但消费市场增长与否,在2023年及以后仍然未知。
”在IDC的报告里看到过去的2022年PC市场的出货量有所下降......但实际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客户使用的维度比卖到渠道的维度要好,因为实际上在消化一些既有的渠道的库存。”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在该集团2022/2023财年Q3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整体我们认为整个市场其实随着经济的复苏会逐渐地反弹,我们看到渠道库存也在下降。”杨元庆则表示:“我们预期,2023年的真实需求将持平,也就是比疫情前要高5%到8%,但是出货量可能需要一两个季度去消化库存,所以全年会比前一年继续降低5%。但这个降低的5%是不均匀的。第一季度可能会降得比较多,第二季度IDC的预测可能是-7%,第三、第四季度就会恢复增长。”
此外,另据分析机构Canalys近日指出,几大PC头部企业,如惠普和华硕的库存天数(DoI)已开始减少,而戴尔、联想和宏碁的库存天数则略有增加。由于这些厂商缩减产能,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总体的库存天数将会进一步改善,有望在2023年第二季度恢复正常库存水平。同时,该机构通过民调显示,60%以上合作伙伴的个人电脑库存水平低于四周,而约20%的受访者持有超过九周的库存,这表明整体渠道库存水平正在恢复到一个更健康的水平。
手机市场:
在通货膨胀等令经济不确定性加强的背景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减弱,按季度计算,2022年Q4全球手机出货量创出历史最大降幅。IDC数据显示,2022年10月至12月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速报值)同比下降18.3%,降至3亿30万部。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6个季度减少。降幅相比2022年第三季度(7至9月)的9.7%扩大至约2倍。
2022年底出货量为12.1亿台,这是自2013年以来,由于消费需求大幅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确定性而导致的年度最低出货量。
回顾2022年全年的手机市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依然呈现与前一年相同的“前高后低”的节奏。一季度虽然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导致出货量开始明显下降,但却是全年出货量最高的一个季度;二季度由于疫情反弹,全国管控严格,单季出货量创近10年最低;三季度市场有所好转,但消费者消费信心不足,厂商运营保守;四季度出货量虽然继续回升,但整体市场还是延续了全年比较低迷的状态。
IDC数据显示, 2022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这也是时隔1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再次回落到3亿台以下。
Canalys数据则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7440万台,同比下跌14%;全年出货量同比降低14%至2.87亿部。
电视市场: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统计,2022年全球电视整体出货量仅有2.02亿台,同比下降了3.9个百分点,创近十年出货量新低。据奥维睿沃数据指出,2022年全球电视出货2.025亿台,同比下降5.6%,创下近十年来电视行业的最差出货量。同期,全球电视出货面积144.6M㎡,同比下降2.8%。
此外,另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到3990万台,同比2021年增长2.4%,同比2020年下降10.1%
分析指出,中国电视的零售市场正在经历最惨淡周期。2021年创下近5年的最低出货量和最大整体跌幅后,2022年并无遇见反弹迹象,仅2.4%的增长幅度不值一提。同时,终端零售依旧下跌5%左右,出货和零售数据的差异,更增添了业界对市场的担忧。
此外,据Omdia发布的2022年全球电视出货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电视出货量为20325万台,同比下降4.8%。在前十大厂商中,8家出货量减少。
终端市场疲软需求传导至半导体及面板行业
在上述背景下,PC处理器供应商英特尔 、A M D等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跌了5 0 %以上 ;三星电子芯片、SK海力士、美光科技等存储芯片大厂的业绩也遭遇滑铁卢——三星电子芯片业务(以存储芯片为主)的营业利润在2022年Q4暴跌了96.9%,SK海力士2022年全年净利润下跌74.6%,美光科技2023财年第一财季(截至2022年12月1日)净亏损1.95亿美元。
为了“止损”,存储芯片各厂商相继做出“减产”“裁员”等调整举措。
2022年10月起,铠侠位于日本四日市和北上市的工厂,削减3D NAND闪存30%的产能;2023年1月底,西部数据宣布将降低30% NAND闪存晶圆产量;传三星电子下调DRAM和NAND芯片产能。
此外,近期又传美光科技(Micron)全球裁员比重由约10%将扩大至15%,其中包含预期于2023年度离职的员工。另外,NAND Flash控制芯片供应商—慧荣科技也在2月中旬完成新一波人力调整。甚至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裁员行列中…….
根据Gartner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十大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在2022 年半导体支出同比下降了7.6%,占整个市场的 37.2%。由于这十大半导体消费厂商大部分主营产品PC 和智能手机为主,而PC和智能手机消费者需求急剧萎缩,导致这些厂商芯片支出减少。
因此,我们看到,在这十厂商当中,仅有三星电子和索尼在2022年增加了芯片支出。
三星电子和索尼芯片支出增长的主要动力,分别与折叠手机、游戏主机大量出货密切相关。
尽管2022年中国乃至全球手机整体市场产销量双双下滑,但是高端机型,特别是代表未来方向的折叠屏手机销售依旧热火。
Counterpoint Research估计,2022年折叠手机出货量预估可达约1600万台,同比增长近73%,而仅是三星2022年下半年市占率估计高达80%。IDC数据显示,中国折叠屏市场2022全年出货量近330万台,同比增长118%,三星在此市场的份额为16.5%,排名第二。
此外,根据索尼公布的2022财年第三财季财报(10月1日月12日31日)显示,该公司本财季实际售出710 万台 PS5 硬件,截至12 月底累计售出超过3200万台。
另外,根据Gartner的初步统计结果,2022年全球半导体总收入为6017亿美元,相比2021年的 5950 亿美元仅增长了1.1%,上一年增长率却高达25%。其中,存储器占到半导体销售额的25%左右,其收入较少10%,为表现最差的器件类别。这也反映在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业绩表现上,2022年三星收入降10.4% 至731.97亿美元,SK海力士收入降幅为2.6%至362.29亿美元,美光收入降幅为3.7%至275.66亿美元。
非存储器收入中,模拟器件以19%的涨幅位居第一,分立器件以15%的涨幅紧随其后。德州仪器2022年收入增长8.9%,达到188.12亿美元。这也在Q4采购调查的数据见到端倪。
受主要市场PC需求下滑的影响,2022年英特尔和AMD本因收入应同时下降,但是在榜单中,两者收入的增速却出现天地之别—2022年前者收入为583.73亿美元,暴跌19.5%;后者收入为232.85亿美元,收入增长却达42.9%。AMD收入的暴增,一方面是由于数据中心对EPYC系列产品的强劲需求,推动了其全年营收的高增长;另一方面,因收购赛灵思(Xilinx)导致其收入规模迅速攀升。
在该榜单中,尽管2022年高通收入增速高达28.3%,至347.48亿美元,但是据其2月公布的截至2022年12月25日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在此季度营收94.63亿美元,同比下降12%,低于去年同期的107.05亿美元;净利润为22.35亿美元,同比下降34%,低于去年同期的33.99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同比下降34%。
而同样以消费电子—手机为核心市场,在需求减弱的情况下,2022年联发科收入难得增长3.5%,至182.33亿美元,但是据其财报显示,该公司2022年第四季营收1081.94亿元,季减23.9%,年减15.9%。税后净利润185.14亿元,季减40.4%,年减38.6%。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消费持续疲软,消费电子终端品牌客户受影响尤为突出,2022年显示行业延续了2021年下半年的下行趋势。据《国际电子商情》统计,主要面板厂商2022年业绩预计多为报亏。
根据 Omdia 最新预测,从2023年开始,全球电视品牌和 OEM 厂商最终将开始增加面板订单并开启新的更换周期,尤其是大尺寸电视的更换周期。一旦采购计划切实推行,则市场将恢复到2020年采购量的峰值水平,比过去四年平均水平高出3%。
此外,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部分IC设计业者表示,在供应链库存消化一段时间后,电视应用相关订单需求在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有所提升。
以驱动IC大厂联咏为例,该厂商今年第一季度收到了来自笔电与IT相关应用的急单,预计营收将较上季持平至小增。此前,在电视应用急单与手机OLED应用加持下,该厂商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表现高于市场预期。此外,另一家驱动IC厂奇景也表示, 2023年Q1电视面板价格有稳定迹象,客户开始补充主流机型库存,电视面板驱动IC产品营收将继续实现环比小幅增长。
EMS代工厂商业绩增速放缓
据中国台湾地区有关部门统计显示:2022年第4季台湾电子产品外销订单1,577.1亿美元,较上季减少120.6亿美元或减7.1%;较2021年同季减少347.9亿美元或减18.1%。与2021年整年相比,2022年外销订单6,667.9亿美元,较上年减少73.4亿美元或减1.1%。
在信息电子产业方面,台湾地区电子零组件业年减4.94%,主因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疲弱,客户持续进行库存调整,加上半导体成熟制程订单缩减所致,仅受惠半导体先进制程生产续强,带动12吋晶圆代工生产增加, 抵销部分减幅;计算机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业指数续创历年同月新高,年增0.30%,主因云端数据服务需求畅旺,加上缺料问题缓解,以及厂商扩增国内产能,仅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疲弱,且在上年同月比较基期偏高下,增幅明显缩小。
EMS模式是全球电子制造行业所流行的业务模式,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其产生和发展得益于全球专业化分工背景下电子产品制造外包业务的推动。主流EMS厂商的业绩可真实反应行业的发展状况。
据《国际电子商情》统计,2022年鸿海、广达、仁宝、英业达、和硕、纬创6家中国台湾地区主要电子制造服务EMS厂商中,半数厂商业绩增速出现下跌(仁宝-13.15%)或放缓(英业达+4.24%、和硕+4.33%)。在2022年第四季度,仅2家厂商业绩出现微增(鸿海+3.54%、纬创+0.42%),4家厂商业绩出现下滑,其中1家降幅接近10%(英业达-8.95%),1家降幅超过20%(和硕-20.79%),2家暴跌超过30%(-广达36.48%、仁宝-32.4%)。
对于2023年业绩展望,广达指出,受到全球通膨等经济因素影响,加上农历春节工作天数少,第一季度笔电出货预计将呈现季减、年减的状况,下滑幅度可能会略高于产业平均值,上半年将符合传统淡季表现,业界目前普遍对2023年看法保守。仁宝法人则预计,2023年第一季笔电出货量将呈现季减的状态。
此外,英业达则预计,2023年第一季整体出货将下滑15-20%。不过,从全年来看,其认为包含笔电、伺服器(服务器)、智慧装置(设备)等三大产品线都将实现增长,其中,笔电在新增电竞专案挹注下,出货、平均单价都可望提升,伺服器则仍可望维持双位数成长,且资料中心增速将高于企业端客户。
台湾IC产业产值达增长18.5%,存储器与其他制造衰退18.2%
以全球前30大EMS制造厂的营收估算,超过7成来自台商的贡献,其庞大的产业背后是数千亿美元的零件、半导体采购需求,当然也成了台湾IC设计业、元器件分销或代理业在全球供应链上占有核心地位的关键。
据中国台湾工研院产科国际所统计,2022年Q4台湾整体IC产业产值(含IC设计、IC制造、IC封装、IC测试)达新台币11,971亿元,较Q3衰退3.7%,较2021年同期增长8.2%。
其中,IC设计业产值为新台币2,600亿元,较2022年Q3衰退12.5%,较2021年同期(Q4)衰退18.1%;IC制造业为新台币7,699亿元,较上季(22Q3)成长0.8%,较2021年同期(21Q4)增长25.5%,其中晶圆代工为新台币7,234亿元,较上季(22Q3)成长1.5%,较2021年同期(21Q4)增长33.9%,存储器与其他制造为新台币465亿元,较上季(22Q3)衰退8.8%,较2021年同期(21Q4)衰退36.6%;IC封装业为新台币1,140亿元,较上季(22Q3)衰退10.2%,较2021年同期(21Q4)衰退5.0%;IC测试业为新台币532亿元,较上季(22Q3)衰退4.1%,较2021年同期(21Q4)衰退3.3%。
此外,据该机构统计,2022年台湾IC产业产值达新台币48,370亿元,较2021年成长18.5%。其中IC设计业产值为新台币12,320亿元,较2021年成长1.4%;IC制造业为新台币29,203亿元,较2021年成长31.0%,其中晶圆代工为新台币26,847亿元,较2021年成长38.3%,存储器与其他制造为新台币2,356亿元,较2021年衰退18.2%;IC封装业为新台币4,660亿元,较2021年成长7.0%;IC测试业为新台币2,187亿元,较2021年衰退2.3%。
器件以及半导体设备需求疲态显现
虽然日本的消费电子、家电行业当下正受到中国韩国等地区的冲击,但是该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却能凭借坚固的技术壁垒立于不败之地,形成了京瓷、村田、太阳诱电等诸多知名品牌。
据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统计数据,2022年11月日本电子零件厂全球出货金额同比下滑2.7%,至3,832亿日元,为7个月来首度陷入萎缩,成为近2年来最大减幅。不过单月出货额连续第27个月突破3000亿日元大关。
据《国际电子商情》统计,2022年日本8 家大型的电子零件制造商的营收表现均优于上年同期,且创同期营收新高,主要受来自新能源汽车和产业机械的需求推动,以及日元贬值的影响。
对比2022年第四季度与上年同期业绩,日本8 家大型电子零件制造商中,其中仅2家增长跌幅超过10%(村田-11.1%、太阳诱电-12.0%);6家增速超过10%(TDK+17.5%、罗姆+12.7% 、日本电产+20.0% 、日东电工+15.3% 、阿尔卑斯阿尔派+17.6% 、京瓷+10.5%)。
另外,对比2022年第四季度与第三季度业绩,8家厂商的整体营收增速出现萎缩或放缓,仅2家增幅超过一个百分点(日本电产+1.6%、阿尔卑斯阿尔派+1.2%);6家增速萎缩,其中1家跌幅超过10%(村田-17.5%、TDK-4.0%、太阳诱电-8.4%、罗姆-3.4% 、日东电工-5.4%、京瓷-3.5%)。
因产业目前处于降库存阶段,叠加消费市场疲软,不少元器件厂商均下调财测和资本支出。
比如,据村田公布上季(2022年10-12月)财报,该公司合并营收较上年同期萎缩11.1%至4,190亿日元,合并营益大减32.2%至773亿日元,合并纯益大减37.7%至515亿日元。村田指出,上季整体接获的订单额为3,248亿日元,较去年同期大减28.0%,其中电容(以MLCC为主)订单额大减24.3%至1,443亿日元。
就各部门情况来看,村田零组件部门(包含电容和电感/EMI滤波器)营收较去年同期减少10.5%至2,261亿日元。其中,电容营收下滑9.3%至1,827亿日元、电感/EMI滤波器营收下滑15.1%至434亿日元。组件/模块部门(包含高频/通讯模块、能源/动力组件和机能组件)营收减少11.6%至1,904亿日元。
因为订单大减,接单出货比持续下跌等原因,村田将降低产能利用率,同时下调资本支出。村田制作所会长表示:“为配合需求,2023年1-3月期间工厂产能利用将降至80%。”同时,村田指出,因缺料导致部分设备零件交期持续拉长,因此今年资本支出由原先预估的2,100亿日元下调至2,000亿日元。
据TDK公布的上季(2022年10-12月)财报:xEV(电动化车款)用MLCC销售增加、车用/产业机器用铝/薄膜电容销售上升,加上传感器销售大增,二次电池销售扩大,以及受惠日元走贬,提振合并营收较去年同期成长17.5%至5,870亿日元,合并营益成长14.5%至684亿日元,合并纯益成长3.2%至499亿日元。
累计前三季(2022年4-12月),TDK合并营收较上年同期大增22.6%至1兆7,090亿日元,合并营益大增33.5%至1,887亿日元,合并纯益成长16.7%至1,369亿日元,营收、营益创下历年同期历史新高纪录。
不过,TDK指出,因当前景气放缓疑虑攀升、终端需求较原先预期下滑,加上以HDD相关产品为中心、提列约200亿日元结构改革费用,因此最新年度(2022年4月-2023年3月)合并营收目标自原先预估的2.22兆日元下调至2.17兆日元(将年增14.1%),合并营益目标自2,000亿日元下调至1,850亿日元(将年增10.9%),合并纯益也自原先预估的1,470亿日元下修至1,320亿日元(将年增0.5%)。
在半导体设备方面,根据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协会(SEAJ)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日本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3065.96亿日元,环比增长1.1%,累计2022年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3.8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5.2%,年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
12月,日本制造的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三个月平均数,国内外市场合计)环比下降8.6%,同比上年仅微增1.1%,设备业销售额在当年9月创历史新高3809.29亿日元后,从10月开始连续下行。根据该机构预测,2023年日本造半导体设备的销售额将比2022年下降5%,降至3.4998万亿日元,将是四年来首次下滑。
Q1半导体制造设备企业的业绩减速日趋明显
半导体需求下滑,以及美国出口限制,让各大半导体设备厂商业绩增长蒙上一层阴影。
据日经中文网日前报道,从世界9大半导体设备企业的2022年10~12月(AMAT为11~1月)业绩数据来看,美国泛林集团(Lam Research)和日本爱德万等5家企业实现了最终利润增长。报道指出,观察各企业1~3月(AMAT为2~4月)的营业收入预期,减速倾向明显。泛林集团和Tokyo Electron等6家的营收或比上年同期减少,有望增长的爱德万和SCREEN控股的增长率将降至约2年来最低水平。
此外,据Tokyo Electron社长河合利树表示:“目前制造设备处于底部,2023年需求将同比下降20%。”此前,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SEMI)预计,202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同比减少16%至912亿美元。
结语:
据联合国报告预测,受多重因素交汇影响,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约3%降至1.9%。如果一些宏观经济不利因素能够开始消退,世界经济增长将在2024年回升至2.7%。IMF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2.9%,预计2024年将升至3.1%。报告指出,全球抗击通胀、俄乌冲突以及疫情在中国的反复对2022年的全球经济活动造成了压力。前两个因素将在2023年继续影响经济活动。
随着2022年行业下行,2023年将是半导体制造业的投资低点,同时从库存周期来看,2022Q4开始行业进入到主动去库存周期,库存底部预计在23Q2-Q3到来。在消费终端市场方面,下半年有望触底反弹。综上,2023行业有望迎来周期复苏,但同时外部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依然复杂。
3月29日,AspenCore将在上海举办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IIC Shanghai 2023)。IIC Shanghai 2023将聚焦物联网、汽车电子、智慧工业、IC 设计、EDA/IP、射频与无线技术等领域,以产品和技术展示、权威发布、高端峰会、技术研讨等形式,推动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交流与合作,全力打造覆盖电子产业的年度嘉年华!点击这里报名参加。
责编:Zengde.Xia
阅读全文,请先
夏曾德 夏曾德,《国际电子商情》副主分析师 进入专栏 业界新闻 分销与供应链 市场分析 国际贸易 模拟/混合信号 电源管理 MCU 元器件 处理器 消费电子 存储 汽车电子 新能源 通信 智能手机 光电/显示
分享到:
- 上一篇:特斯拉吃“回头草”,毫米波雷达再添新“爆点”
- 下一篇:商务部:高度关切日方在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问题上的有关动向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兴趣推荐
- 商情快讯
- 厂商新闻
- 中国6G通信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最大限度提升了带宽利
国际电子商情19日讯 近日,中国6G通信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
- ASML发布Q1财报:超预期增长,预计全年净销售额增长超25%
国际电子商情19日讯 半导体制造设备厂商阿斯麦(ASML)今日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2023年第一季度,ASML实现了净销售额67亿欧元,毛利率为50.6%,净利润达20亿欧元。今年第一季度的新增订单金额为38亿欧元,其中16亿欧元为EUV光刻机订单。
- 中国发布《汽车芯片标准化工作路线图》,加快解决“卡脖
国际电子商情19日讯 日前,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发布了《汽车芯片标准化工作路线图》。这意味着国产汽车芯片将迎来新标准,不仅对行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进一步增强了产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 美国通过芯片等法案回流的投资到底有多少?
由于各方原因,有消息指出,最近台积电可能会放弃补贴申请,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上个月也表示,如果申请美国的芯片法案补贴,会影响他们的全球营收。 未来,美国芯片法案实施的效果究竟会怎么样,还有待观察。
- 关于AI的道德监管,欧盟与美国用了不同的方式
美国与欧盟被数千英里的大西洋分割开来,它们对人工智能(AI)的监控方式也不同。美国方面的最新变化在1月27日推出——大约是欧盟采取重大举措后七周的时间。
- 传成熟制程代工降价一成,三星开启“抢单”模式
国际电子商情18日讯 据台媒报道,三星晶圆代工业务同时面临出货萎缩与客户下单减量的压力,不得不降价与其他晶圆厂抢单。
- 美商务部长称已有超200家企业申请美国芯片法案补助
国际电子商情17日讯 外媒报道,虽然美国芯片法案(CHIPS Act)因经费补助条件过于严苛,引发不小争议,但是,根据美国商务部长Gina Raimondo在接受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仍已经有超过200多家的企业申请美国芯片法案的经费补助。
- 国产蓝牙AoA高精度融合定位生态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AoA高精度定位在中国有了较好的发展,且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态圈。
- 官宣!苹果2025年起全面采用再生钴和再生稀土
随着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企业的“必选项”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形成共鸣,设立并发布碳中和目标、规划减碳实现路径。作为全球三大科技巨头之一的苹果,近日也官宣了一则重磅环保举措。
- 英特尔CEO来华,重申对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
“中国在英特尔发展战略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对中国市场、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有着长期的承诺。”
- 博通斥资610亿美元并购VMWare案遭欧盟反对
国际电子商情13日讯 去年博通斥资610亿美元收购VMware的交易遭到欧盟反对。
- 国家网信办出手了!人工智能服务将迎来监管新规
没有人能料到,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一夜爆火,从ChatGPT到文心一言,再到GPT-4和各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它以强大的文字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
- ASML:2023年光刻机市场需求将超出产能
受消费电子市场低迷影响,半导体产业迈入下行周期,上游半导体设备也因客户去库存、调整订单受到影响。
- 如何看待港元汇率的弱势?
4月1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由于美元兑港元汇率触发7.85的弱方兑换保证,根据联系汇率制度,金管局承接来自市场6
- 又一高校获批建设“集成电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据“湖南工商大学”官微消息,近日,该校申报的工信部“集成电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项目正式获批启动建设。
- 錼创董事长:今年MicroLED成本再降40%-50%
友达董事长彭双浪在谈到MicroLED量产时表示,期盼MicroLED成本下降速度能跟摩尔定律一样,以每两年成本降一半。
- 硅料增产引价跌,5月光伏材料价格同步回落
自3月以来硅料业者为减轻库存压力,出货意愿转强,而硅料新产能也在逐月增加。
- 全球翻新智能手机销量下降——这是一个供应问题
TechInsights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翻新手机销量将同比下降8%,随后在2024年恢复增长。
- 汽车芯片产业或迎巨大发展机遇,叶甜春:瞄准建立全球化战略
近日,上汽集团发起设立了60亿元的芯片产业生态基金。
- 智能手机渠道分析与展望-沙特篇
NavTechnologies是沙特领先的分销商之一,业务遍及沙特各地。作为Itel、TCL和Riversong等品牌在该国主要分销
- 2030年产能提升至全球20%,欧盟430亿欧元芯片补贴计划敲定
当地时间周二(4月18日),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表示,欧盟已就《芯片法案》敲定了一份临时协议。
- 4~5nm良率逐渐稳定,客户订单增加?这家晶圆代工厂商回应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针对“因4~5纳米先进制程良率逐渐稳定,客户订单正逐渐增加,稼动率也相应反弹,12英寸稼动
- 100w+快充的单电芯和双电芯:GTNeo3和小米12智能手机的电池要素比
锂离子电池(LIBs)需要活性、高效、稳定的材料和优越的结构来确保其持续运行和寿命[1,2]。了解锂离电子电池
- “BAT”三巨头阿里、百度和腾讯,造芯之棋到何处?
对站在棋盘上的每一个玩家来说,“具备核心技术——能自主造芯才是保命之本”,也由此自研芯片成为了国内很多大
- 艾睿电子深圳分公司乔迁“深业上城”
艾睿的深圳分公司乔迁至空间更宽阔、交通更便利的福田区“深业上城”,并于近日举办盛大的开幕典礼。
- 专家大咖云集,“2023年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高峰论坛”嘉宾阵容公布
面向电子行业人士开放,4月25日,“2023年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高峰论坛”将在深圳南山·华侨城洲际大酒店一楼大
- 与物联网产业共成长——回顾LoRa突飞猛进的10年发展
截至2023年3月30日,全球已部署了600万个基于LoRa的网关,基于LoRa的终端节点3亿个,采用LoRaWAN连接的公共网络运
- 芯原推出面向智能显示设备的超分辨率技术
芯原的SR2000 IP可显著提升终端图像画质和显示分辨率,并大幅降低图像的传输带宽
- 移远通信携手合作伙伴重磅发布《5G LAN赋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
4月12日,移远通信携手产业合作伙伴在“万物智联·共数未来”移远通信物联网生态大会5G AIoT产业链分论坛上,
- 移远云服务QuecCloud正式发布,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全流程解决方案
QuecCloud具备智能硬件开发、物联网开放平台、行业解决方案三大能力,可为开发者和企业用户提供从硬件接入到
- “万物智联·共数未来”2023年移远通信物联网生态大会圆满落幕
4月12日,以“万物智联·共数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移远通信物联网生态大会在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隆重举
- “创新驱动 协同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彰显信息产业广度
本届博览会以“创新驱动 协同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1200余家参展企业,纷纷展示新产品、新技术、
- CITE2023顺利收官:落幕不散场,期待明年再见
本届博览会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1200余家参展企业,纷纷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展品数量超10万件,充分彰显了
- 环球仪器隆重宣布委任Brad Bennett为公司总裁
由经验丰富的行政人员统领电子组装设备供应商团队
- 海信视像亮相CITE2023,打出全场景显示产品组合拳
本次CITE展,人们清晰地看到了海信全场景显示布局的重要成果。海信视像拥不仅在ULED显示及激光显示方面独具优
- 携手产业链谱写新篇章,第十一届中国电博会在深圳盛大开幕
本届电博会以“创新引领,协同发展”为主题,展会面积达8万平米,设立了CITE品牌创新主题馆、新型显示及应用馆、